2023年清明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!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-04-04 14:15:00

       尊敬的新老朋友:

       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在“清明节”即将到来之际,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放假通知,我集团结合实际经营需要,具体安排如下:


QQ截图20230406130614

注:4月5日(星期三)放假1天


节日来源

       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
       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的满族、赫哲族、壮族、鄂伦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瑶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
       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,但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
      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诗云:"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?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累累春草绿。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生死离别处。冥漠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"
       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《清明》一诗中描写道:"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日落狐狸眠冢上,夜归儿女笑灯前。

2006年5月20日,清明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9年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。2016年11月30日,中国的“二十四节气”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节日习俗

扫 墓

       清明扫墓,即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
踏 青
       清明前后,万物复苏,正是踏青的好时节。细草芊芊,雾气濛濛,春水汤汤,走在田野里,走在小路上,欣赏“竹外桃花三两枝”。
吃 青 团

       青团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、清香扑鼻,肥而不腴,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。蒸熟以后绿绿的软糯的皮儿,带有清淡艾草香气,香糯可口。

放 纸 鸢

       放风筝又称“纸鸢”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

插 杨 柳

       清明插柳习俗,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。有的地方,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,古谚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


四月伊始,春意绵绵
不负春光,共度平安假期


QQ截图20230406100024